作者:admin 时间:2023-10-17 20:09 人气: ℃
提及英国,就不得不说英国最辉耀的日不落时代,那时的英国,坐拥3500万平方公里领土,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英国人种有点混杂,最早记载的英伦岛民除了原住民外,还有从伊比利亚远渡重洋的移民,这群人在融合之后,就成了跟文明国家,罗马共和国接触的第一批英国人。
他们身体涂满了藏青色的颜料,还处于群居的部落联盟时代。打仗特别彪悍,就是没啥章法,男女关系也很混乱。
按照凯撒日记说法就是:女人都是家族共有的,父子兄弟共同拥有一个妻子也是常事,至于生的孩子算谁的?
见到了这群奇葩的野蛮人之后,征服了高卢的凯撒起了打一打的心思,就在公元前54年和53年组织了两次远征,打了两次,结果不算顺利。
这一撤,就是两百多年后的公元43年,当时的罗马帝国正在开疆扩土的大时代。
这期间,英国埃西尼人也组织不少抵抗,出了一个有名的波迪卡女王,在公元61年用轰轰烈烈的起义,打得罗马焦头烂额!
当时的罗马帝国,占领了北部英格兰,至于苏格兰和其他区域,太贫瘠了,罗马人没兴趣也不想打,就修了一个哈德良长城,让这群人继续在山里转悠,这山里人就是苏格兰高地人。(凯尔特人)
罗马统治这段时间,英格兰沐浴了文明的光辉,渐渐跟北边没文化的邻居有了差异,经济发展也因为地形地貌优势,发展的比北方邻居好。
公元409年,遭遇三世纪危机重创的罗马帝国,因为民族迁移的连带进攻,陷入了分治和战略收缩阶段,隶属于西罗马帝国的英格兰就成了被抛弃的对象。
混战来混战去,一群来自北欧日德兰半岛的海盗,将英格兰当成了目标。这群人,就是朱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
他们秉持打劫精神,在北欧战斗大神奥丁信仰指引下渡海而来,用无数突袭,打的英格兰原住民心惊胆战,也在进入英格兰之后建国开邦,成就了英国史上的七国时代。
“盎格兰”这英格兰称呼的由来,就源自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意思是:盎格鲁人的土地。
进攻过程中,英格兰原本的氏族部落组织纷纷瓦解,欧洲大陆盛行的封建制也在英格兰安家落户,并在公元6世纪末基督教传播后,让英国封建化进程一日千里。
这段时期,凯尔特人对抗入侵者的故事,就是亚瑟王还有石中剑故事的原型。也就是说,英国英雄亚瑟王是抵抗入侵者盎撒人的。
左边的挪威和丹麦海盗,在冰岛弄了训练营,组建海盗军团招募北欧壮汉,打劫英格兰不说,还深入欧洲,弄得整个西欧、中欧人仰马翻。
右边的瑞典维京海盗,致力于进攻东欧,沿着贸易线路和水脉,从基辅直下君士坦丁堡,深入拜占庭,让东罗马焦头烂额,也让古罗斯人臣服,并建立了基辅罗斯。
他跟维京海盗达成了协议,允许他们定居在英格兰东南部的肯特地区,可是这协议也是时有时无,谈不上什么约束力。
1014年斯万去世,英格兰人造反脱离了王国,不服气的丹麦人在1016年卷土重来,继承斯万的克努特大帝,带着二百支舰船组成的挪威、丹麦联合舰队,征服了英格兰全境,并在1028年建立了北海大帝国。
这是小国丹麦的黄金时代,也是维京海盗最风光的落日余晖时代,后来的卡尔马联盟也曾很强悍,不过是几百年后了。
沐浴了文明辉光之后的北欧人,渐渐变得平和了起来,在基督教的教化下,他们抛弃奥丁大神,成了耶稣信徒,也在卡努特大帝死后让帝国一分为三,变成了挪威王国,丹麦王国和英格兰王国。
当狂暴的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带着强悍的士兵踏上英格兰时,曾经彪悍的北欧海盗也消停了,在诺曼征服后老老实实成了顺民,英国也从一直在复辟又退位的威塞克斯王朝时代正式进入了诺曼王朝时期,曾经主导英格兰的盎撒人失去了权柄。
诺曼王朝的建立,也诱发了后来的英法百年战争。因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是法国诸侯啊,一场横跨海峡的征服,让他建立了地跨英法的王国。
诺曼王朝在经历四任帝王后,因为绝嗣走到了末路,最后被法国安茹伯爵亨利带着军队跨海而来登陆英格兰。
这金雀花王朝是英格兰历史上著名王朝,诸如狮心王查理啊,失地王约翰啊,都是这个王朝的知名君王。
在王朝开始前的亨利一世时代(诺曼王朝第三任君主),英格兰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后来安茹伯爵的乱入,还有诺曼王朝的绝嗣,也让国内出现了王位动荡和真空期。
虽然安茹家族顺利成为了英格兰统治家族,还通过开枝散叶(跟随十字军东征)建立了遍布耶路撒冷和法国的广袤领土,电影《天国王朝》中的麻风病国王就是安茹家族的。
于是,1215年无地王约翰当政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影响英国后续八百多年的事情,这促成了英国后来的腾飞。这就是《大》的签署。
因为主政的时候,在跟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卡佩王朝)的战斗中屡战屡败,失去了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土!
这大贵族诉求很有意思,我不推翻你,但是你不能蛮干,不能不顾民意随便打仗。
随后岁月,每一次《大》的再次确认,都是《大》地位的加强和王权的退让。
百年战争之前,失地王约翰让英国失去了在法国的不少领土,但是英国人一直不愿意放弃欧洲大陆,彻底变成岛国,就开始了各种进攻,收复了不少领土。
一个岛国不跟大陆联系,不跟大陆贸易,如何发展得起来。这利益诉求,引发的领土问题,让两国积怨多年剑拔弩张。
这公爵领名义上是法国封爵却又不受制于法国,就让致力于中央集权的法国国王腓力六世特别不满。
1337年,腓力六世直接跟爱德华三世说:阿基坦的领土你要给我啊,爱德华三世当然不愿意啊,反而开始了主动进攻。
之前说过,英国经济命脉跟大陆密不可分,这其中羊毛贸易对英国至关重要,国家财政收入大半都来自羊毛贸易。
当时的佛兰德斯(今比利时和法国交界处)是羊毛贸易中心,也是英法争夺的焦点。可当时的佛兰德斯伯爵却是法国封臣,认为自己是法王一脉。
战后的英国,从一个拥有大陆情怀的岛国变成了一个几乎没有大陆领土的的岛国,并开始在孤立和反思后兴起了民族主义。
战后的法国,因为圣女贞德的出现,激发了民族情绪,这也是后来法国引领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根源。
英法两国都走上了集权和民族主义萌芽之路,这样的国家世俗王权和贵族权利获得了空前提高,也让曾经能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教权,不敢在这两个国家放肆。
不能再这两个国家放肆了,中世纪的教权也要诉求特权啊,于是他们借助神圣罗马帝国的手,开始无限压榨德意志邦国。
1517年10 月31日(也有人说11月1日)他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门口,以学术争议方式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建立改革宗教“新教”,将原本的老教派称为“天主教”。
这教义中的除旧布新观念,让饱受剥削的德意志人踊跃参与,也让新教革命席卷欧洲。
新教信仰宗教的纯粹性,比如《圣经》上说:除了上帝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神,也不可崇拜偶像,就将上帝当作了唯一,人人努力工作就是最好的回馈上帝。
相对的,天主教的教义认为:圣母玛利亚生了耶稣基督,是需要崇拜的,教皇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是需要供奉的。
英国是一个特别重视制度建设的国度,《大》的出炉遏制了王权。如果有一个教派的出现,能遏制教权,这贵族不就有了更多权力吗?
在左右权衡之后,英国人创造性的改良了新教,吸取有用的,保留不影响大局的,剔除无用的,让新教成了英国国脚。
英国教会不在听从罗马教皇的命令,反而听国王的命令,实现了宗教独立。原本天主教的土地和财富成了英国国王所有,教会特权在英国荡然无存。
折中选项的出现,让英国在后续的宗教战争中,能游刃有余的在天主教和新教国家中左右摇摆,两方互斗打的“三十年战争”,最占便宜的居然是暗中扶持普鲁士,却在海外殖民地争夺中对决法国大获全胜的英格兰。
这或许就是岛国政治灵活度的体现吧,我不下场给钱让你们打,打完了你们两败俱伤,我占最大的便宜。
30年战争落幕之后,在新教思想熏陶下的英国人,又开始了新一轮变革。这变革就是王权和制度之争的克伦威尔“光荣革命”。
新教成了英格兰国教之后,曾经弱势的国王在选择新教后,收获了天主教会的领土和财富,从一穷二白变的有点钱了。
第一个阶段时,革命派军事强人克伦威尔凭借强大的军队,一鼓作气干翻了保王派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虽然杀了国王,但革命目标却因克伦威尔成了护国公,不愿权力受制约并不彻底。
克伦威尔死后,英格兰国王立马复辟,那群将国王杀掉的人,将国王的儿子请回来当起了查理二世。
这娃是个牛人,一上台就准备强化王权,为此他甚至希望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借助天主教势力,对抗贵族和平民。
这做派让习惯了新教的英国百姓不满了,弄的革命又一次爆发,这就是“光荣革命”。
革命不算血腥也没有国王被杀,最大的成果就是让王位从詹姆士二世手上转到了信仰新教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
革命后,国王签署了《权利法案》,并以此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确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让英国的政体确定了下来。
这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税收制度”改革。这项制度的改革,让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成了英国人共识,“财产权”概念的提出给了无数国民自我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产权概念的提出,也让英国后续发展出了“议会制”。
很简单,讨论国家财政问题都需要议会来商量,诸如征多少税,弄什么税种,用在那些地方,都需要贵族和城市代表组成的议会首肯才行。
这就让曾经欧洲流行的,将王国征税权转包给中间商的“包税制”退出了英国舞台,也让英国的财政效率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欧洲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税务透明度,更杜绝了腐败的产生。
原来政府的收入主要靠税收,税赋都是年度预算好的,但如果突然要打仗啊,有什么大事啊,钱不够又不能随便增税咋整?
这不是英国原创,而是曾经威尼斯人和荷兰人的发明,将大商人、资本家等有钱人的资金集中起来弄股份制银行,用制度化方式给政府和个人借贷,不就分担了风险也让国王投鼠忌器,不敢赖账,更让民间融资顺畅吗?
这个银行的诞生,促进了英国的进一步扩张和壮大。因为国家的发展,最关键是什么?不是守着一亩三分地弄农业,而是出海弄工商业和贸易!
大航海时代的方兴未艾,还有海外的无数机会,在这制度和银行加持下,助推了英格兰的发展。
英国完全没有这方面问题,因为大家都一条心扩张啊,都是投资人,都是参与者。
海外殖民初期,英国还没弄成这样的制度,就让葡萄牙和西班牙占尽先机,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葡萄牙控制了香料贸易,西班牙在美洲发现了金银矿,赚的盆满钵满,英国只能在北大西洋捕鱼,殖民地扩展很不顺利。
资金尚且不充足的时候,英格兰规定,海边所有人都要去捕鱼。这目的除了发展英国渔业,用渔业出口补贴资金外,还能训练强悍的水手和海军。
货币体系上:伊丽莎白女王在金融家托马斯·格雷欣建议下,将曾经成色不足的英镑全部回收重铸,让英镑成了欧洲硬通货,保持了300年的币值稳定,为后续的海外市场贸易奠定了基础。
专利制度上:三十年战争打的欧洲大陆一片萧条,反而是孤悬海外的英格兰成了世外桃源。不少匠人纷纷来伦敦避难,英国政府收留了他们,促进了英格兰工业发展不说,还为了鼓励创新,设置了专利制度,让匠人们在专利保护下获利,有了更多研发科技的心。
这一切,配合英格兰本就有的航海天赋和海盗禀赋,成了后续殖民扩张时不断胜利的关键。
一系列制度设置,让英国做好了海上争霸准备。但准备虽然做了,可英国依旧不是有钱的国家啊。
于是英国又开启了股份公司模式。一个商人不敢去冒险,政府就组织所有商人一起,投资建股份公司,组团出海。
首先:英国商人们将欧洲产的工业品、酒、从欧洲运输到非洲,买给非洲的部落换取黑奴。
其次:满载而归的商船再将非洲黑奴送到美洲卖掉,然后购买美洲特产的糖、烟草、白银等物资。
跟随原始积累而来的,还有英国的圈地运动,原工业化(专业手工作坊规模生产)和殖民扩张。
圈地运动:外号羊吃人,让农民成工人和牧民,脱离农业生产,满足工业化需要。
原工业化:指工厂制度的建立,让专业工人成了生产主力,提高生产率。工人只干工厂的活不干别的,可算最早的流水线。
专利制度保护也让工厂有利可图,让发明者有利可图,工商业在英国繁荣了起来。
伊丽莎白女王说:政府鼓励海外殖民,但是政府没有钱,也没有人,能给的只有“皇家特许状”,你们去弄私人殖民公司,去海外争夺吧?争夺之后,开发、经营、贸易所得都是你们的!
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英格兰也在跟西班牙、法国争夺殖民地的战斗中不断取胜,从殖民地小国,变成了殖民地大国。
相较于西班牙的短视,法国弄殖民地喜欢搞本土化。这难搞一点可是效果不错。但法国在欧陆牵扯太多,也让英格兰经常能火中取栗,占便宜。
当时的英国,对于北美殖民地的统治犯了一个错误。这就是让殖民地拥有很大的政治自治权,却没有经济自主权。
这差异就让殖民地人民不满了,不满了就爆发了战争,然后法国的强势干预,让英国无奈接受了美国的独立。
但美国独立,并没有让英国崛起的势头受影响。对于英国而言,世界很大,没了美国还有别的地方啊!
美国独立了,英国还承认了,不仅承认了,还跟美国贸易,用贸易深度绑定方式,间接控制了初建的美国。
穷则贸易保护,达则贸易自由,英国玩的最666,今天美国学的就是英国的套路。
等到了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了世界第一之后,属于英国的自由贸易时代就来了。
这就让英国商品涌向全世界,也淹没了无数国家的工业,反扑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更让英镑彻底走向世界,成了世界货币。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就这样用殖民地和商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助推下,成就了世界霸权的辉煌时刻。
这辉煌时刻延续了几十年,直到1899年布尔战争为止,不可一世的英国终于出现了疲态。
自从英国成了世界殖民帝国后,为了保护自由贸易,英国对于所占领的殖民地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驻军维护,帝国运行的成本越来越高。
为了保障自由贸易权,英国还不断战争,比如对中国的战争就是贸易战争的一种。贸易战争,让英国赚了多少钱,也让英国影响力和势力范围越来越大,这其实并不是好事。
于是他们转换了思路,不在一味强调殖民地的广袤,反而以占据关键贸易地点,用最小统治成本收获最大的利益!
第一次战争之后,要求割让香港就是这政策的体现,站稳新加坡控制马六甲,也是这策略的体现。
英国明白,相较于陆地的制约,控制海洋上的贸易点才是决定帝国辐射力的关键。
马六甲海峡,新加坡、香港、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这些地方成了英国最关注的地方。
这国策,今日美国学的也很不错。如果一直这么坚持下去,英帝国的陨落或许会晚点。但英国没有坚持下去。
彼此矛盾越来越多,而且殖民地也是有邻国的,占据了邻近的,其他的你占不占?
于是,英国殖民地越来越大,很多都是为了殖民而殖民,反而忘了初衷,控制无尽的海洋,让英国成为无边界帝国。
这不断深入内陆做法,激化了列强矛盾,也让产出不多的内陆成了英帝国的负担。
当扩张的地方产出收益比下降时,英国的财政收入下降了,钱少了,花费多了,就意味着实力相对的衰弱和控制力的下降。
1899年的布尔战争,不怀好意的德国不断鼓动布尔人,虽然惨胜可英国也元气大伤。
工业出现空心化,科技失去竞争力,庞大的帝国让英国精力分散,图谋不轨的更多了。
威廉二世叫嚣说,世界殖民,世界海军,世界帝国,英国人担忧后,不能在欧洲退缩,就开始了军备竞赛。
英国,在美、德、日,特别是德国压力下,从孤立主义变结盟主义,也从自由贸易变贸易保护,从傲气变忐忑,开始了战略收缩的时代。
组团结盟后的欧洲,在1914 年迎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英国虽然打赢了,却也打空了数百年积蓄,欠了美国一债务。
一战结束后,虽然联合法国让美国干涉欧洲的图谋落空,可《凡尔赛合约》中的算计,还有遏制法国的心思,也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苦果。
实力受损的英国在战后进一步退让,《九国公约》出炉,是划分在世界特别是太平洋的势力范围,不愿跟美国、日本争斗。
给予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自治领更多权力换取贸易特许权,也是另类的妥协。
眼见最后的帝国行将瓦解,不愿意放弃的英国,拉拢美国组成了盎撒联盟,丘吉尔用铁幕演说开启了冷战,目的是利用英美特殊关系,让两国找到共同的敌人,维系英国的地位。
黯然的艾登首相,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前甚至想过英德合并成为世界一级,可这想法依旧落空了。
于是,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来了,时代的大幕,最终让大英帝国土崩瓦解。
今日的美国,学习了英国的无边界帝国做派,用控制关键海洋贸易节点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全球影响力。
今日的美国,学习了英国“穷则贸易保护,达则贸易自由”的做派,配合美元潮汐,成了世界收割者。
Copyright © 2002-2023 立即博app 版权所有